後記

我的豆芽夢 郭素亦


寫完了這60篇人文故事,我終於能夠放下手中的筆,走到我家的陽台上,基隆的天空飄著一層淡淡的薄霧,猶如我現在淡淡的心情。太平洋的海岸線在眼前平鋪著,整個城市像晨起的人,惺忪而有活力。
為了不使生命淡淡的滑過歲月的黃昏,我把17年來在台灣天空線下的一路深緣和入鄉隨俗的生命旅程,以及人性晾曬集結成書。在我的靈魂眼裡,祖國寶島就像一本打開的天書,從一片草葉、一個人物、或一個山頭的濃情寫起,每份白紙黑字上,不同生命的章節就好比梵谷​​畫中的教堂、老樹,都是蝕刻在我心靈的生命雕塑。感覺又像端出一盆不同地域的芒果、檳榔、香蕉和芋頭、地瓜葉一樣與同胞分享。
回想在文學的行腳中,我還只是一個“菜鳥”。寫作對於我,就像一個小女孩的“豆芽夢”。自從認識了山東文學青島編輯部韓維民主任和張琳琳編輯,在2009年合出了一本書後,博學多聞的韓主任又熱切地鼓勵我“寫一本自己的書”,我才敢把自己的豆芽夢放大。在酸甜苦辣的咀嚼中,為自己也為社會,將很深的人生故事化為文字。雖然書中這些真實的人物故事,並不石破天​​驚,如有支離破碎的地方,也不願編造事實加以補綴,不管好與不好,這就是人生,是生命中這些無數感慨的鴻爪,三年後才有了這本書(處女作)。對於自己的表達能力,總覺不夠豐富,且一直在努力加強中。
“感謝上帝沒有讓我的好奇心硬化,好奇心讓我渴望知道大大小小的事情,這樣的好奇心,猶如鐘錶的發條、發電機、噴射機和推進器,它給了我全部的生命”。這是我最喜歡的約翰•曼森•布朗的一段話。正是求知與好奇的生命熱能,促使我在江河日下的秋草年齡裡,白天一隻鑿子,三年裡刻了上百個漂流木;晚上一支筆,三年裡寫了一本書。是這些內在的求知,改變了我的天性,拿掉了那層粉底,體悟到:原來幸福可以不必富麗堂皇,可以不必隨物慾而橫流。由此,寫作與雕塑,便意外成為我人生地圖上兩個不同景觀的地標,感覺就像在生命的泥地上,培育了兩棵樹,看著他在近暖的夕陽下,抽枝展葉,那種喜悅的填滿,宛如看著寶貝女兒小時候一天天長大一樣,會帶走我所有的疲憊與煩惱。
回想小時候,因時代的貧窮,沒有走進高等學府成了我一生的遺憾。當走過曾經滄海的前半生,又走入了不同社會的後半場,我選擇了“心靈的遠行”。把自己放逐到書海去旅行。像是上帝的安排,讓我在菩提樹下拿起書本,填補我年輕時那塊文化空地,進而把自己“一葉隨風萬里身”的每一段情感旅程,串成視野化為文字。只是在這個經濟狂熱的資本主義社會裡,每當我坐在天涯的小書房裡,安然地捧起書本時,總覺得自己好奢侈,像一般世俗人的看法一樣:“大塊時間不去賺錢(不干正事),卻躲在精神巢穴里當起書蟲”,甚而有一點罪惡感。可細想之下,今日社會的物質享受,已遠勝過古代皇帝,可人心卻沒有因為物質享受而產生相對的滿足。在這個價值翻轉的不滿世界裡,許多人沉迷在酒淫、色淫、官淫、錢淫、股票淫之浮沉中,“眼見他人高樓起,又見他人高樓垮”。有人過勞死,有人因承受不了股市崩盤而自殺。
再細想自己,20歲拼技術,(服裝設計)30歲拼創業(創辦服裝聯合公司),40歲遠走他鄉(定居台灣),為了錢又拼了十年之久,50歲開始拼文學(發表第一篇文章),60歲開始拼藝術(舉辦人生第一場木雕展覽)。想想這一輩子,那忠於生活向上掙扎的努力,為了事業、家庭、子女,一路上拼的血淚斑斑。過去口袋有錢時,卻富得很空虛,以為最貴的東西就是價值;現在隨便一身休閒裝,帶著一瓶礦泉水出遊,就覺得很享受,窮得很美。如今進入老境,背駝了,眼也花了,早已華麗轉身的我,當發現讀書才是價值所在,給自己生髮點心靈空間,在夕陽的潮海流沙裡,蒸餾出一點有意義的人生後半場,幹嘛要有罪惡感呢?我反复給自己打氣,努力撇開人生三分之二的世紀,一切以金錢為依歸的過往……
於是,在生命意義的拉扯下,我謝絕了老闆的金錢誘惑,謝絕了逛街喝咖啡之無謂應酬和哈啦(指:聊天),把功利、得失關在門外,在神明安詳的注視下以虔靜的心,把自己像樹葉一樣隱於山林,“寧願捨其廣而取其深”。在這三年最瘋狂的寫作裡,骨髓裡那些殘餘的分泌,使我認識到自己的無知,以及文化血液養護的重要。特別是我沒讀幾本書的文化底色,就更為蒼白了,感覺自己和老靈魂,常常撲在這些各有情志的人物故事裡,和他們一起穿山谷、過平原、萬千風情齊匯於胸,只恨自己拙笨的筆,時而激越,時而乾枯……唯有看到自己的蟹行變成鉛字時,才覺沒有浪費生命。於是當書籍飽含了世界的時候,萬卷書和萬里路所賦予的意義,便成了我朝聖歸依的熱血目標,也終於能抓住一種東西,對自己對興趣,有了些包容和任性。
人生或許就是一場沒有句點的追逐,只是沿途目標不同顏色不同。而寫作對於我,猶如一種修行,在紙與筆之間能凝神靜氣,忘卻塵念。雖然我站的高度不夠,但卻能讓我在動盪與安逸的變動裡充足踏實,進而放下執著,讓物慾變薄,精神加厚。在教化自己的情境下,也分享社會,或許這就是我寫作修行的價值所在吧。看著自己的書一天天長大,它既成熟了我的靈魂,也讓我得到了一個經驗:人生里,人家給的和命運給的,都是有限的;自己創造堆築的,卻可以是無限的。因為在橫渡人生的大洋上,小船難能遠航,只有造大自己的船,才能在大風大浪中穩固前行。
有人說:“人生三道茶,第一道苦若生命,第二道甜似愛情,第三道淡如微風”。有幸以兩岸為家的我很慶幸自己在背負夕陽的菩提樹下,能端起“淡如微風”這道茶。有點宗教,有點禪。只是命運彷彿注定要在異鄉的生涯裡,等到千帆過盡有了酒桶身段之後,才有了這份返璞歸真的痴迷。
半個世紀後,我給世界這本書。謝謝生我養我的父母,謝謝此岸、彼岸我最敬重的師長、伯樂、家人、友人一路上為我的祝福與鼓勵。這些讓我一生永念的知遇之恩,就像一片連著兩岸的大海,其中的每一朵浪花和每一滴水,都蓄滿著濃情與熱血。不斷把我從現實的此岸,推向了理想的彼岸。這使我常常用這些溫情勉勵自己:“命運並未虧待我……”
最後,我要特別感謝台灣好友李美雲小姐(銀行主管),近年來除了陪我“離島旅行”,更為我提供寫作資料。她的高智商就像我的活電腦,總不厭其煩地幫我細說台灣歷史和風土人情,為這本書做出了她最大的努力與貢獻,我敬重她的真誠與善良。更特別感謝山東文學青島編輯部韓維民主任(文學大師),在書寫這本書時,給我的指點與包容,不管我的文字是衝過了頭,還是散向了天邊,他都像收攏天邊的雲彩一樣耐心給我建議幫我指正,使我這盞暗了50年的文學之燈,在遇到他時才真正亮了起來。他的高素養高品位的文化內涵,是我一生的敬仰。我還要感謝文化內涵很深的張琳琳編輯,不但幫我引薦了文學大師,更給我很高的熱情與鼓勵。最後感謝所有讀我書的“您”,如果能在咱們寶島“千山萬水總是情”的字裡行間,得到一點共鳴與分享,那就是我心靈上最美的享受了。讓我們一起,為您,為我,為這個世界共同祝福吧!
 

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日

 

一路走來 suyi 部落
http://suyiart.pixnet.net/blog
suyi 阿團 Go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yiart
連絡方式:0937-054080 ( +886-2-24574310 )

arrow
arrow

    說妳美肌除毛修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